全球展览咨询电话:400-8855-088
Hi,您好!
Phone
全球展览咨询电话:
400-8855-088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会展行业首个业内大型活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将于6月22-24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

 春江日暖,木蕤生风。5月18日下午,《中国会展》杂志社组织召开的"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在京举办。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来临之际,本次沙龙长桌会谈带来了关于会展前沿话题的多元化解读,有效地为即将举办的会展文化节赋能加持。

 

01

主办方领导致辞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倪玮

《中国会展》杂志社社长

倪玮表示,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即将举办,会展文化节的辉煌与成功是漫长经验与时间积淀的结果,自举办以来历年都得到了各地方政府与会展业界的大力支持。会展文化节的一大特色与优势,在于每届文化节都紧密贴近行业实际,务实进取、不谈空话,是我们的一大原则。本次沙龙会谈的举办意义主要的是能够听取与会各位的意见,集思广益,与业界领袖、重要公司领导共同书写行业的未来。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宋明春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有限责任公司展览部副总经理

宋明春表示,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将在六月投入运营,非常期待能够联手办好这一场盛会,共同开启中国北方会展的重大平台。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建成将有40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32个展览场馆,15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40多间会议室,是展览和会议并重的国家级平台,经过一年的筹备,首展已经基本完成组展。首展加论坛区基本满馆启用, 展览规模高达16万平方米。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弥补了中国北方大型会展场馆的空缺,相信能够重新塑造北方会展业的辉煌与未来。

02

策划先行·文化节筹备情况介绍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兰宇鑫

《中国会展》杂志社总编辑

兰宇鑫从文化节主题、出席嘉宾、活动内容、活动成果与传播力五大方面介绍了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的基本情况。
每届文化节主题的思考方向都要紧密联系这一年的重要时事。比如两会的主题词,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经济发展方向,能够预测的行业发展未来的具体方向。今年的主题词目前集中考虑“双循环”“新机遇”“新发展格局”“数字经济”等方面,本次沙龙也正为了集思广益,共同商讨确认本届文化节主题。
嘉宾方面将邀请部委领导与行业领军人物参加。文化节活动内容,囊括了大学生辩论赛、进口博览会服务商宣贯会、中国会展前沿雅谈、中国会展优秀企业联展等等,并且准备了“建党一百周年会展业大型成就展”,以图片的形式梳理一百年来会展业的发展。文化节上将发布2020年中国会展指数。
传播能力方面,将邀请50家以上的媒体单位,宣传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将论坛演讲嘉宾的思想传播出去,通过网络、新闻、直播的方式分享真知灼见。

03

你言我语·嘉宾互动交流

为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能够更加聚焦行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跨界融合开辟新领域,打造新业态,活动主办方组织本次文化沙龙,并为之挑选了几个热点话题,邀请在座嘉宾畅所欲言,共商变化与发展。

01

出圈·破局——当下会展业的危与机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赵大力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

赵大力表示,在目前所处的这个历史时期召开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是一件具有极大气魄与格局的举动。我们常会说“后疫情时期”,但他觉得“疫情常态化”这个词来得更加准确。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大变局之中“新”一定是一大主题词。
“十四五”是未来经济新格局的起点,定调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在中国公共关系行业,2020年以3.1%的速度低增长,这当中在会展服务方面遭受到了重创,从10月开始,公共关系活动开始显著增加,可以感受得到行业正在复苏。
传播力上,融媒体、新媒体等线上传播方式成为主力,构筑了传播方阵。科技的力量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会展业正不断融入现代科技的成果。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刘海莹

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会议中心原总经理

刘海莹表示,会展文化节的一大特点是半官方。这当中能够预见性地感知新政策方向。会展文化节将来较好能够实现全产业形式,企业组成,研究教育运输保险,全产业链条要能够展开。展览离不开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李阳阳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员

李阳阳表示,传统平台要能够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作为底层逻辑的新媒体,和掌握传统行业资源的行业,要实现互相协调,互相借势。

02

新形势下,展会的高质量创新

步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从未像今天这样影响世界,世界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关注中国。无数的机会令人心潮澎湃,无数的不确定性也让人心生惶恐。而我们又如何在世界经济形式仍然复杂严峻,经济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的新形势下,推动展会高质量创新发展,助力“十四五”开好局?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张竞夫

中国国际商会双边合作部处长

张竞夫认为,纯线上的展览会议效果不是很理想,没有实现社交内核的价值体现。如何通过线上实现社交内核,5G新技术和AR、VR技术,在未来可以实现空间定位而非仅仅是平面定位。这种技术发展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多感官互动,实体展览会正在逐步消失,但是现实的社交场景不会消亡,科技的进步与助力可以帮助我们传统展馆节约场地成本、运输成本,减少展品与场地耗损。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杜君玉

世界防务展 WORLD DEFENSE SHOW亚太区总监

杜君玉认为,目前我们有80万平米的落地展览,国内的军事防务企业待疫情控制好之后,希望中国的参展商能够实现国际互动与出展。

03

云上展能否取代线下展会

2020年的疫情,让我国会展业加速进入云上展的时代。随着广交会线上举办,正式开启云上会展的时代。云上展能否取代线下展会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那么云上会展和线下会展何去何从?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杨晓宇

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总经理

杨晓宇表示,未来的“去展馆化”是可以实现的。亦创国际作为中小型场馆承接中小型展览,始终扮演着“跟随者”的角色,我认为展馆的核心在于服务。科技对场馆同样存在推动,科技使生活便利性提高,我们应该从观众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展览的开展。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张钢

北京昆仑亿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钢认为,数字化给主办商、场馆运营提供便利,给行业支撑与服务,电子化设备与服务,数字化体验将更加细微和准确。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王邤怿

中科若博时(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邤怿表示,线下展览是不可能消失的。会展的基因在于对城市招商引资,面对面社交是用户的需求。线上对于会展的价值。线上展览是一道防火墙,线上展览预留的可能性。帮助主办方建构了数据的壁垒。
流动性的可以被激活的数据才有价值。智慧城市、国家新基建的战略,奠定了较为良好的大数据的基础。线上和智能化的嫁接能力,线上各类媒体的融合是极其便利的事情。呈现在用户前端和后台庞大的数据建构是不一样的。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谷国宾

中国商业联合会会展部副部长

采购商分会常务副会长

谷国宾认为,提供采购商服务,线下展览不可能被消灭。起到的是双向赋能加持的作用。展会更多的是带动效应,对于城市各方面的加持,这是线上展览无法取代的。多数城市仍在建造场馆,认为场馆的利用空间仍有长足的提升,线上展览的感官是不可以被取代的。

04

文创与企业品牌建设融合

文化创意是以文化为元素,融合多元文化,利用不同载体而构建的再造与创新的文化现象。文创是推进品牌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体现。针对“文创与企业品牌建设融合”这一议题,嘉宾们各抒己见,探讨了其发展前景与方向。

04

领导总结发言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王志平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原主任

中国会展业联盟理事长

王志平表示,目前对于中国会展业未来发展仍持乐观态度。他表示,国内线下展览、实体展位拥有蓬勃的生命力,同时线上领域的技术融合也不容忽视,从本质上说,这是技术赋能的问题,指向的是中国未来展业发展的光明路经。

最后,王志平预祝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顺利召开。

 

中国组展机构:盈拓展览,凭借20余年行业经验,为中国外贸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展览服务。助力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高朋言“会” 坐而论“展” |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在京举办
点击数:102
来源:互联网
2021-05-20 14:00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会展行业首个业内大型活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将于6月22-24日在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举办。

 春江日暖,木蕤生风。5月18日下午,《中国会展》杂志社组织召开的"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在京举办。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来临之际,本次沙龙长桌会谈带来了关于会展前沿话题的多元化解读,有效地为即将举办的会展文化节赋能加持。

 

01

主办方领导致辞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倪玮

《中国会展》杂志社社长

倪玮表示,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即将举办,会展文化节的辉煌与成功是漫长经验与时间积淀的结果,自举办以来历年都得到了各地方政府与会展业界的大力支持。会展文化节的一大特色与优势,在于每届文化节都紧密贴近行业实际,务实进取、不谈空话,是我们的一大原则。本次沙龙会谈的举办意义主要的是能够听取与会各位的意见,集思广益,与业界领袖、重要公司领导共同书写行业的未来。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宋明春

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有限责任公司展览部副总经理

宋明春表示,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将在六月投入运营,非常期待能够联手办好这一场盛会,共同开启中国北方会展的重大平台。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建成将有40万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32个展览场馆,15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40多间会议室,是展览和会议并重的国家级平台,经过一年的筹备,首展已经基本完成组展。首展加论坛区基本满馆启用, 展览规模高达16万平方米。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弥补了中国北方大型会展场馆的空缺,相信能够重新塑造北方会展业的辉煌与未来。

02

策划先行·文化节筹备情况介绍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兰宇鑫

《中国会展》杂志社总编辑

兰宇鑫从文化节主题、出席嘉宾、活动内容、活动成果与传播力五大方面介绍了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的基本情况。
每届文化节主题的思考方向都要紧密联系这一年的重要时事。比如两会的主题词,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经济发展方向,能够预测的行业发展未来的具体方向。今年的主题词目前集中考虑“双循环”“新机遇”“新发展格局”“数字经济”等方面,本次沙龙也正为了集思广益,共同商讨确认本届文化节主题。
嘉宾方面将邀请部委领导与行业领军人物参加。文化节活动内容,囊括了大学生辩论赛、进口博览会服务商宣贯会、中国会展前沿雅谈、中国会展优秀企业联展等等,并且准备了“建党一百周年会展业大型成就展”,以图片的形式梳理一百年来会展业的发展。文化节上将发布2020年中国会展指数。
传播能力方面,将邀请50家以上的媒体单位,宣传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将论坛演讲嘉宾的思想传播出去,通过网络、新闻、直播的方式分享真知灼见。

03

你言我语·嘉宾互动交流

为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能够更加聚焦行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跨界融合开辟新领域,打造新业态,活动主办方组织本次文化沙龙,并为之挑选了几个热点话题,邀请在座嘉宾畅所欲言,共商变化与发展。

01

出圈·破局——当下会展业的危与机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赵大力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

赵大力表示,在目前所处的这个历史时期召开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是一件具有极大气魄与格局的举动。我们常会说“后疫情时期”,但他觉得“疫情常态化”这个词来得更加准确。目前我们正在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大变局之中“新”一定是一大主题词。
“十四五”是未来经济新格局的起点,定调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大方向。在中国公共关系行业,2020年以3.1%的速度低增长,这当中在会展服务方面遭受到了重创,从10月开始,公共关系活动开始显著增加,可以感受得到行业正在复苏。
传播力上,融媒体、新媒体等线上传播方式成为主力,构筑了传播方阵。科技的力量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会展业正不断融入现代科技的成果。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刘海莹

全国会展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会议中心原总经理

刘海莹表示,会展文化节的一大特点是半官方。这当中能够预见性地感知新政策方向。会展文化节将来较好能够实现全产业形式,企业组成,研究教育运输保险,全产业链条要能够展开。展览离不开人才培养的教育工作。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李阳阳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员

李阳阳表示,传统平台要能够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作为底层逻辑的新媒体,和掌握传统行业资源的行业,要实现互相协调,互相借势。

02

新形势下,展会的高质量创新

步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从未像今天这样影响世界,世界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关注中国。无数的机会令人心潮澎湃,无数的不确定性也让人心生惶恐。而我们又如何在世界经济形式仍然复杂严峻,经济复苏不稳定不平衡的新形势下,推动展会高质量创新发展,助力“十四五”开好局?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张竞夫

中国国际商会双边合作部处长

张竞夫认为,纯线上的展览会议效果不是很理想,没有实现社交内核的价值体现。如何通过线上实现社交内核,5G新技术和AR、VR技术,在未来可以实现空间定位而非仅仅是平面定位。这种技术发展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多感官互动,实体展览会正在逐步消失,但是现实的社交场景不会消亡,科技的进步与助力可以帮助我们传统展馆节约场地成本、运输成本,减少展品与场地耗损。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杜君玉

世界防务展 WORLD DEFENSE SHOW亚太区总监

杜君玉认为,目前我们有80万平米的落地展览,国内的军事防务企业待疫情控制好之后,希望中国的参展商能够实现国际互动与出展。

03

云上展能否取代线下展会

2020年的疫情,让我国会展业加速进入云上展的时代。随着广交会线上举办,正式开启云上会展的时代。云上展能否取代线下展会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那么云上会展和线下会展何去何从?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杨晓宇

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总经理

杨晓宇表示,未来的“去展馆化”是可以实现的。亦创国际作为中小型场馆承接中小型展览,始终扮演着“跟随者”的角色,我认为展馆的核心在于服务。科技对场馆同样存在推动,科技使生活便利性提高,我们应该从观众与用户的角度去考虑展览的开展。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张钢

北京昆仑亿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钢认为,数字化给主办商、场馆运营提供便利,给行业支撑与服务,电子化设备与服务,数字化体验将更加细微和准确。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王邤怿

中科若博时(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邤怿表示,线下展览是不可能消失的。会展的基因在于对城市招商引资,面对面社交是用户的需求。线上对于会展的价值。线上展览是一道防火墙,线上展览预留的可能性。帮助主办方建构了数据的壁垒。
流动性的可以被激活的数据才有价值。智慧城市、国家新基建的战略,奠定了较为良好的大数据的基础。线上和智能化的嫁接能力,线上各类媒体的融合是极其便利的事情。呈现在用户前端和后台庞大的数据建构是不一样的。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谷国宾

中国商业联合会会展部副部长

采购商分会常务副会长

谷国宾认为,提供采购商服务,线下展览不可能被消灭。起到的是双向赋能加持的作用。展会更多的是带动效应,对于城市各方面的加持,这是线上展览无法取代的。多数城市仍在建造场馆,认为场馆的利用空间仍有长足的提升,线上展览的感官是不可以被取代的。

04

文创与企业品牌建设融合

文化创意是以文化为元素,融合多元文化,利用不同载体而构建的再造与创新的文化现象。文创是推进品牌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文化软实力的体现。针对“文创与企业品牌建设融合”这一议题,嘉宾们各抒己见,探讨了其发展前景与方向。

04

领导总结发言

2021中国会展文化沙龙.png

王志平

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原主任

中国会展业联盟理事长

王志平表示,目前对于中国会展业未来发展仍持乐观态度。他表示,国内线下展览、实体展位拥有蓬勃的生命力,同时线上领域的技术融合也不容忽视,从本质上说,这是技术赋能的问题,指向的是中国未来展业发展的光明路经。

最后,王志平预祝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顺利召开。

 

中国组展机构:盈拓展览,凭借20余年行业经验,为中国外贸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展览服务。助力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

*凡本网注明来源:“盈拓国际展览导航”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盈拓国际展览导航,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盈拓国际展览导航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Phone
全球展览咨询电话:
400-8855-088
展会报名
莫斯科克洛库斯国际会展中心
全球展览咨询电话: 400-8855-088
微信扫一扫
公司名称不能为空
姓名不能为空
手机号不能为空